他是“当代陶行知”——郭其俊评著名校长杨瑞清
【引子】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故地的容颜,是时间变迁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疫情三年,我没有回我的第二故乡南京,不免时有想念。
刚巧,《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王永江总编邀请我一道去采访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2023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杨瑞清先生,想到能“既回故乡、又遇故知”,便爽快答应了并欣然前往。
飞机在熟悉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降落,走进到达大厅,不熟悉的是首先映入眼帘的“天下文枢”之牌坊,它仿佛在喜迎八方宾客的同时,也在昭告世人,古往今来,南京都是天下文人相聚的地方,是历史文化的高地,曾经绵延了一千多年的学宫、书院等,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经世济国之才。
以前,我在南京市宁海中学工作时,就带队去过行知教育集团(当时的行知小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杨瑞清的带领下,这所乡村学校在真心真意、用智用功、扎扎实实(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宣传中和口号里)践行“行知教育”,城市学生在这里研学也确实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成并且能够成为他们学生时代最为难忘的一道风景线。
“光,你这样活着,本身就是作品了,何况你今天已是绚丽的彩虹。”
再次来到行知教育集团,眼前的一切,让我叹为观止和深受震撼,呈现在我眼前的,已经不是记忆中破旧不堪的乡村学校,而是一所不仅具有本土化、生活化,而且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美丽乡村学校。
猛然间,脑海中冒出了“作品”这个词,并且想,如果学校是校长的作品的话,那么南京行知教育集团这个杨瑞清的作品,足以能够骄傲地展示在每一位中国校长和每一位世界校长的面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范,师表千秋。”
走进校园,移步换景,那真是一步一景,“简约徽派”风格的校园建筑下,到处是“‘行知教育’实验”的气息,更有栩栩如生、傲然挺立的陶行知之雕像,让你会不自觉地会停下步来、静下心来,瞻仰先生并致合影留念。
不知为什么,这次在行知教育集团校园路上的行走,让我感觉到好像在杨瑞清的心路历程上行走一样。
【人物】
杨瑞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2022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他40多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始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现代乡村学校独具特色的时代新人培育之路。他数次拒绝进城,创办的行知小学从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成为集幼、小、中和教育实践基地为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他创建教育基地,把乡土生活作为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学生校外活动、劳动实践、生态教育模式。他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只因放不下村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印象】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翩翩少年、在石头城外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同行的记者问我,在你的心目中,杨瑞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了想,然后坚定地说:他是“行知教育”的伟大扎根者、突围者、超越者和共享者!
“他是‘行知教育’的伟大扎根者。”
“要想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人必须有梦想、有希望、有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叫开始,而叫逃跑。”
1981年“五四”青年节前,即将从南京晓庄师范(现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的杨瑞清,凭着一腔热血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递上一份决心书。他决心学习陶行知,走陶行知之路,到艰苦乡村教书办学,其情其感真挚而纯粹。
也就在这一年,杨瑞清如愿来到当时江浦县一个偏远的村办小学——五里小学工作。
人的想法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杨瑞清在这所学校工作至今已经40多年了,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变”,数次拒绝进城,选择扎根乡村教育,实现“让乡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教育”的青春梦想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陶行知思想的伟大洗礼力和强大感召力。
从杨瑞清决定去南京晓庄学院上学的那一天起,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和这所学校的创始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联系在一起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在晓庄学院求学的、还处在儿童时期的学生而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而刚好在杨瑞清心中播下的那粒种子——最大、最为饱满、生命力也最旺盛。他深深地向下扎根,以至于以后不管遇到怎样风雨,总是巍然不动;他最早地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长,以至于以后长成参天大树并且开花结果、芳香四溢、香飘千里...
“扎根于自我的深处,才能在选择中找到内心强大的力量。”
曾经,我猜想,扎根乡村教育40多年,是否也有第一代中师生乐天知命的情怀?他们无论在内心是否存有一丝不甘,但就像“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所说的那样,始终有憾而不悔,无怨而坚强;或者是否还有作为被称为“南京大萝卜”男人具有“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执着坚守和坚定之爱,以及甘于牺牲、不计得失、所谓“傻瓜种瓜,种出傻瓜”的“傻子精神”?...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猜想是多余的。杨瑞清扎根乡村教育40多年,除了陶行知思想的伟大洗礼力和强大感召力外,还有他在开展“‘行知教育’实验”过程中,给他内心带来的深深的满足感和满满的幸福感。
正如杨瑞清所说:“扎根,让我们接收到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感召力,引领我们走上了爱乡村、爱教育、爱儿童的正途。将根基牢牢地扎在乡土文化、行知文化肥沃的土壤里,就能源源不断吸收营养,就能化解乡村教育的各种困扰。”
“他是‘行知教育’的伟大突围者。”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并且一定会冒出新笋。”
面对乡村小学办学条件和孩子成绩都“差”的情况,杨瑞清仿佛回到陶行知当年,按照“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编写儿歌,教儿童识字,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他把池塘当成教室,带领孩子观察荷花如何绽放,拓宽孩子的认知视野;他把栽树开发成课程,带领学生去观察树木生长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杨瑞清认识到,一直在废墟里,进行“生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学生和老师的需要,必须在“办学条件”“师资保障”和“实验空间”等方面,实施突围。而要实现突围,自然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而要赢得领导的关心和社会的支持,又离不开自身坚定地开展“‘行知教育’实验”,并且能够取得显著成绩。
想明白后,杨瑞清开始走上了当代陶行知的奋进之路。
“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下去,那叫挫折;你爬过去,那叫成长。”
1981年,杨瑞清开设了全国第一个“行知实验班”。从“学会发现”开始,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学会赏识”为核心,让每个孩子阳光自信;让“学会生活”(包括学习)成为可能,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1985年,杨瑞清把学校更名为“行知小学”,这也是江苏省第一所行知小学。校名改变,表明杨瑞清走行知之路的方向和决心也变得更加明确和坚定。
1994年,杨瑞清发扬“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利用周边资源,创办江苏省第一家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命名为“行知基地”。“行知基地”精心设计的“‘行知教育’课程”,不仅引来了上百所南京城区内的学校在基地挂牌定点,组织学生前来进行研学实践,而且还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的师生来此研学,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教育的好声音,也增强了中外师生之间的国际理解和彼此友谊。
就这样,杨瑞清一步一个脚印,辛勤的付出、汗水和成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如今,当年破旧简陋的乡村小学,已变成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和行知基地”组成的、具有乡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的集团校。
“让教师成长的速度大于教师流动的速度。”
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因为学校地处乡村,教师容易流失。怎么办呢?杨瑞清在用陶行知的思想教育教师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回应教师的关切,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工程”,为“‘行知教育’实验”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杨瑞清说:“成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流动的速度,乡村小学就能有一支好的队伍!留下来的加快成长,调出去的回来帮忙,我们的学校就有希望。”
“他是‘行知教育’的伟大超越者。”
“人应当敢于进行超越自我、超越前人和超越现实的攀登,否则,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今人超越前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今人了解前人所经历的过往,而前人无法看到今人所处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杨瑞清在某些方面超越陶行知是可能的,正如陶行知在某些方面超越杜威是可能的一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在拓展“‘行知教育’实验”的路径和载体方面,杨瑞清传承了陶行知“村校一体,生活育人”的思路和思想,但在“城乡联合,实践育人”“国际交流,文化育人”“品牌共享,生态育人”等方面至少部分实现了对陶行知的超越,这也在“‘行知教育’实验”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上得到体现。
(一)“村校一体,生活育人”(1981年—1993年)
杨瑞清于1981年开办行知班,1985年创办行知小学。开展小幼衔接、劳动教育、家长学习班、不留级、良师成长、村级大教育6项实验。推动村校协同,整合乡土课程资源,将乡村生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普及了初等教育,成为孩子喜爱、农民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解决了学校生存问题。1984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普及初等教育与扫盲规划研讨会”考察点,受到好评。获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首届“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一等奖”。
(二)“城乡联合,实践育人”(1994年—2006年)
杨瑞清于1994年创立行知基地。开展三农体验课程开发、赏识教育、三小课堂、教师发展学校、小学小班化、中华文化浸濡活动课程开发6项新实验。推动城乡协同,率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反哺城市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了教育公平。2000年项目主持人参加全国师德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及各地宣讲育人经验,反响热烈。学校成为省实验小学、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三)“国际交流,文化育人”(2007年—2014年)
杨瑞清于2007年设立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开展世界学校共建行动、马来西亚行知教育携手行动、五好陶娃评价、中学小班化、青奥学校创建、美国孔子课堂6项新实验。推动国际协同,利用友好交流活动,开发文化融合课程,提高了育人质量,产生广泛影响。学校成为市现代化示范学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被国际奥委会指定为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四)“品牌共享,生态育人”(2015年—现在)
杨瑞清于2015年组建教育集团。开展教学做合一、以美育人、研学课程、云播课程4项新实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老虎机游戏:教育的重要论述,梳理和总结大情怀育人体系,优化育人生态,推动品牌共享,深化了学校与家庭、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内与校外、乡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教育文化的融合,带动国内外200多所学校开展行知教育实验。2017年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8年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2017年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21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杨瑞清说:“我真切体会到,是弘扬‘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精神,走‘村校一体、城乡联合、国际交流和品牌共享’办学之路,让我们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是‘行知教育’的伟大共享者。”
“共享是一道简单的方程式,只要你愿意去解,便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品牌共享”可以界定为杨瑞清“‘行知教育’实验”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认为是杨瑞清“‘行知教育’实验”所经历所有阶段的一个共同特征。无论是“村校一体”“城乡联合”阶段,还是“国际交流”阶段,“共享”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为陶行知已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图腾,“行知教育”无疑是世界华人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共享品牌。
“当你达到一定高度时,全世界都会对你彬彬有礼。”
20年前,新加坡口福集团董事长庞琳先生,作为新加坡新智读书会会长,感觉到新加坡教育越来越强调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倡导终身学习,这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完全契合,于是组织书友们导读杨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引发热烈反响,从而推动了一批又一批新加坡中小学师生走进南京行知苑,开展中华文化浸濡活动,至今已累计超过50所学校5000多人。
20年后的1月10日,“马来西亚行知教育学苑”办事处举办了启用仪式,这是马来西亚莫泽林先生特意选择的日子,因为38年前的这一天,是杨瑞清命名行知小学的日子。莫泽林说,今后每年,我们可以一同庆祝生日、喜迎新春佳节了。这已经是继“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新加坡行知学苑”“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马来西亚爱心教育协会”“美国行知教育学校”之后,在杨瑞清的推动和协助下成立的第六家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海外文化教育机构。
2023年春节,在省市区侨务部门的支持下,杨瑞清举办了第三届“五洲同庆·云端送福”网上拜年活动。活动中,杨瑞清连线新加坡、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德国、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五大洲近30个国家上百位的华文学校校长、教师和华裔企业家代表,他们因为共同热爱和践行“行知教育”而相聚在一起,共叙彼此友情、分享实验收获和畅想教育未来。
杨瑞清说:“从1981年创建行知实验班以来,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农家子弟已经3000多人了,来我们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城市学生超过50万了,来学校学习中华文化的境外师生超过了1万2000人。我们将邀约新老虎机游戏:有缘人,在行知路上携手同行,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范例】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强大的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2022年7月,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揭晓,杨瑞清申报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杨瑞清的获奖,既代表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其《“行知教育”实验》的肯定,又为同行提炼和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
“成果简介”是成果奖申报的重要部分,包括:成果名称、成果起止时间、实践检验起止时间、关键词、成果概要(一般500字以内)、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一般800字以内)和成果创新点(一般500字以内),这就要求对文字进行高度提炼,行文简练精辟而又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以杨瑞清申报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为例,其成果概要为:
①开辟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实验道路;
②构建了“爱满天下”的大情怀育人体系;
③形成“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范式;
④搭建了“社会即学校”的协同育人平台,走出一条乡村教育现代化之路...
其解决的主要问题为:
①当代乡村学校的生存问题;
②乡村教育的公平问题;
③乡村儿童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问题...
其过程和方法为: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培育乡村新人、创办一流乡村学校为目标,以“‘行知教育’实验”为抓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①“村校一体,生活育人”(1981年—1993年);
②“城乡联合,实践育人”(1994年—2006年);
③“国际交流,文化育人”(2007年—2014年);
④“品牌共享,生态育人”(2015年—现在)。
其成果的效果为:
①培养了大批“做真人、爱生活、善学习、有担当”的“精彩陶子”;
②造就了一批“扎根乡村、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真心良师;
③建成了一所“爱满天下、知行合一、面向未来”的一流乡村学校;
④发挥了行知教育思想在国内外的示范影响力...
【后记】
“而今迈步从头越,人间正道是沧桑。”
“必须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才配称为一名乡村教育家。”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优秀教师致信并在信中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在我心中,杨瑞清无疑有了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称之“当代陶行知”并不为过。
大力弘扬以杨瑞清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家的精神,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杨瑞清说“感激自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陶行知先生的人生道路、教育思想给了我极大的滋养;也感激有一方肥沃的土壤,学校这么多年得到了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和部门扶持和关心;更感激有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真的赶上了好时代。”
杨瑞清表示,荣誉是新的起点,他还要“再扎根、再突围、再超越和再共享”,更加扎扎实实地做事,让行知路上开出更美丽的花儿。
【作者】
郭其俊: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特聘全国名校长及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督导学会特聘专家,东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在最新老虎机: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36期全国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上担任班长,历任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校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深圳市福田中学校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等职,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校长评传第一人”。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瑞清:徜徉行知路 花儿朵朵开”《南京日报》2022-09-10
2.“新春走基层|杨瑞清:春满行知苑”《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杨瑞清 戚悦,2023-01-31
3.“聚焦大情怀育人的40年行知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学刊》,作者:杨瑞清 朱德成,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