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江苏高等教育网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协办:第一足球网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学会动态正文

交汇点报道:学以致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25年书记校长论坛】

来源:交汇点新闻作者:笪颖、封颢发布:5天前分享:
        交汇点讯 10月25日,以“教育强国建设:溯源四十载,智启新征程”为主题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处、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分设开幕式、主旨报告、书记校长论坛、高等教育强国论坛等多个研讨交流环节。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董维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邓志良分别主持会议的书记校长论坛环节。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带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中国药大思考与实践”主题分享。他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在创新探索“有组织科研范式”方面的具体实践。包括,依托学术机构和企业深度融合的原创药物科学中心建设、构建“生命健康与生物制造”学科群、推出基础学科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系列“101计划”)、开展“项目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等。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勇强以学校“党建引领+特色发展+人才立校+扎根中国+综合改革”的五措并举为例,分享了其个人对于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思考。他提出,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面对学科生态、科研导向、服务面向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结构性挑战,关键的突围路径在于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跟时代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特色立校和人才强校,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抓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夏彦恺从溯源、聚力、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建设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和未来展望。他认为,当前,全球医学教育已迈向数智化与融合创新的新范式。对于中国而言,须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卫生健康发展实际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到南京医科大学的具体实践,夏彦恺一方面回顾了学校“十四五”期间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五新”(新使命、新医科、新模式、新动能、新内涵)教学工程,另一方面介绍了学校面向“十五五”旨在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基层服务”全链条医学人才生态,系统推进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案设想。




        “补短板,关键在于补人才的短板。”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以“坚守强农兴农初心,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分享了江苏大学着力构建新农科新工科融合发展的农机教育新体系的创新实践。他提出,新农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装备,新农人是强农兴农的战略力量。随着农机装备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农机装备领域的短板也日益显现,迫切需要通过农工、机械、计算机、控制、数学、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突破农业传感、智能装备和智慧农场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温贻芳以该校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持续完善为例,分享了职业本科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中的课程改革与适配性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深化“向下扎根”,夯实发展基础;赋能“向上生长”,激发创新活力。前者以市域联合体为基,针对一般学生和联合培养的学生分段实施企业真实项目,开展一体化人才培养。后者一是引入导师制,校企携手,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创新工作室,带动优秀学生完成企业复合性的真实项目。



        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现实实践,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提出“培养特色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路径”,并建议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交流中,他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四维”赋能探索: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主体赋能;项目引领、能力进阶的路径赋能;虚实融合、场景重构的空间赋能;创新导向、价值塑造的目标赋能,又系统化解析了学校从学科龙头转向学科专业一体建设,从按学科设置专业转向“科学+领域”“专业+方向”,从校企合作转向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从教学育人转向教学科研协同育人等12个方面的改革探索,为深化推进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南工程经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摄影 封颢
联系地址:北京西路15号(210024) || 联系电话:025-83300736 || 苏ICP备14027130号-1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156号